根据学期初对孩子的健康检查,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共有体弱儿15名,其中轻度营养不良2名,超重轻度肥胖儿童13,专家发现引起儿童体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主要是如下一些方面: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饮食习惯差;二是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习惯不好;三是活动量不当,要么过大,使体能消耗过大,要么过小 ,影响消化吸收;四是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体弱儿的健康不重视或保育方法不正确(如吃得太细,穿得太多) 等有关。此外,先天不足及有疾病史也是造成儿童体弱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实施科学育儿,开展健康教育,转化体弱儿童健康,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是我们老师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一)分析每位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管理方案
正如上面专家所说,造成体弱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发放调查表,通过调查,家访等渠道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包括幼儿的出生信息,家庭成员的信息,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情况等等,根据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二)全员关心,合理管理
体弱儿的管理一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我们全园动员,各负其责,保教结合,共同管理。园长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保健老师负责体弱儿的保健、卫生,运动,对症治疗,并指导保教人员开展护理、专案记录等工作;每周配制营养丰富、比例适当的膳食。保教人员定员管理,每天及时观察、记录体弱儿童饮食、睡眠、大小便、情 绪、健康等状况;营养人员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激发幼儿的食欲。
(三)科学地调整体弱儿的膳食
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呢?所谓科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全面、均衡、适量。但是我们发现,在体弱儿中大多都存在着挑食、偏食的现象。其实很多家长在家庭中选择菜肴时,也大多会选择孩子爱吃的菜,每天的菜肴重复不变,这样就更加重了幼儿挑食的问题,孩子虽然是吃饱了,但是却容易造成营养的缺失。因此在制定幼儿膳食时,我们基本做到一月不重复,保证幼儿每日进食品种不少于10种,每月菜的种类控制在180种左右,做到米面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甜咸搭配,荤素搭配,颜色搭配。保证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把幼儿所需营养素合理分配在各餐中,让我们的孩子吃的健康,吃的美味。而对于肥胖儿童和体弱儿童,我们在饮食上也会区别对待,我们每周安排2-3次的肥胖儿餐和5次的营养不良餐。
肥胖儿在无明显饥饿感的前提下,要限制主食的总摄入量(淀粉类食物缺乏饱腹感,会刺激食欲,故不宜多吃)严格控制高糖(低分子糖),高脂肪食品(油炸食品和坚果类食品)以及含酒精的饮料。但要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和营养素的平衡,饮食结构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及低热量为宜。鼓励多吃蔬菜,尤其是白色蔬菜,如卷心菜、芹菜、大白菜、茭白、莴苣、竹笋、黄瓜、萝卜等,水果选甜度较低的品种。改变用餐时的进食顺序,先吃体积大,热卡低的蔬菜,后吃荤菜。细嚼慢咽,少吃快餐,不吃自助餐,尤其要避免非饥饿状态(如看电视)下的进餐,晚餐不过饱,禁止吃夜宵。不以食品作为奖励;烹调以清蒸、冷拌、白煮为好,并且最好把菜切成小快。
体弱儿在饮食上,我摸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逐步添加热量高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等,但也切忌在饮食调整中专挑高蛋白的食物,如专吃鱼、虾、鸽子,鹌鹑等,荤菜会让人增加饱腹感,这样饭量会减少,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食欲会变差,大便干结。可以每天喝点牛奶,量控制在400-500ml左右。
(四)保教结合,根据幼儿的进食心理,创设良好的进食环境,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2—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食品的味道、 色彩及形态都很注意,并易受成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每日进餐前,老师会花一点时间,进行餐前介绍,讲讲各种菜的营养价值,在进餐时鼓励他们细嚼慢咽,逐步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幼儿喜欢吃新鲜、松软、切得较细、营养丰富而便于消化、易于咀嚼的食物,还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食物。如把面点做成小白兔形状,在菜的种类上选择颜色搭配,最易引起孩子兴趣而增进食欲。
对幼儿不喜欢的食品,不要强硬命令他吃,这样不但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且可以造成幼儿很长一 段时间对这种食品反感,甚至拒食。对此,要慢慢引导,先引导其看别人吃,然后引导其少量品尝,使其慢慢 引起好感而喜欢吃。
我们为幼儿提供空气新鲜、卫生整洁、光线柔和、环境优雅、秩序良好、宽松愉快的进食环境,使幼儿保 持良好的情绪。进餐中老师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鼓励体弱儿愉快进食。同时在进食中耐心诱导,引起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保持愉快的进食情绪。结束前帮助指导,有利于体弱儿提高食欲,增强进食量,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我们发现,选择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音量不大的轻音乐,与幼儿进餐时的生理节奏合拍, 能提高幼儿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的兴奋点,起到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在饮食习惯方面,首先培养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势。其次,用少盛多添的办法培养幼儿不挑食,逐步增强摄入量。同时鼓励幼儿吃各种食物,及时加以表扬,调动幼儿用餐的积极性。
(五)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和质量,促进幼儿健康
根据体弱儿的特点,在一日生活中,不仅要让他们吃得好,睡得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开 展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1.保证每天有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分布在一日之中, 做到动静交替。
2.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达到锻炼的目的。
3.根据幼儿个性特点,适当增减运动量,保证幼儿健康。
4.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老师与幼儿共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动、自发地开展活动,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六)家园同步,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的大环境
家长对幼儿健康的观念,一般是认为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其实健康不仅是不生病,同时要发育正常;既不是体弱,也不是肥胖;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包括心理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祖国的未来,人才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家园及时交流了解体弱儿在家、在园的生活情况,寻求转化体弱儿童健康的措施,从而使体弱儿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对幼儿健康与老师达成共识后,家长迫切希望幼儿健康成长,但缺少保教知识。所以我们以后我们会举办相关的家长讲座,开展家长咨询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膳食安排、营养烹调、体格锻炼、体弱儿童的保健, 使家长了解、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并在家庭中配合实施,共同促进体弱儿顺利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