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健康乐园

猩红热的症状与预防

发布日期:2018-05-07 12:11:50   来源:月亮船幼儿园   点击量:

猩红热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皮肤脱屑为特征。多数患儿表现为轻症(发热和出疹为主),少数严重者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继发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 

1、猩红热的典型特征 

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症状与感冒接近,容易混淆要引起注意。 

起病早期表现为畏寒,发热38-40℃,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呕吐、喉咙痛,食欲下降。 

皮疹一般在发病12-36小时出现,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首先在面部,然后是躯干和四肢。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少数早期或长期发烧的患儿,舌苔会变白,舌尖处的舌乳头增大发红,称“草莓舌”。病程晚期,舌苔消失,舌乳头增大似杨梅,称“杨梅舌”。 

2、病人及带菌者是传染源 

病菌一般位于患者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食物等间接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的4-6月、冬季的11月至次年1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为主,多为学生或托幼儿童。 

3、学校、托幼机构、家长及儿童个人要做好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勤洗手,打喷嚏时用纸巾等掩住口鼻。 

◆ 有猩红热流行时,应尽量避免集体活动,减少接触病原的机会。 

◆ 加强体育锻炼,多饮水和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 

◆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要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发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断和治疗。 

4、确诊后的注意事项 

◆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 

◆ 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治疗24小时,不再具有传染性后,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手绢应煮沸消毒。 

◆ 宜食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高热时注意补充水分。 

◆ 患儿所在学校应对患儿接触过的食具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