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小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思考
场景:
热闹的教室里,满地的衣裤鞋袜、横卧的瓶瓶罐罐、叮当作响的厨具……孩子们或忘情玩耍或无所事事。
“请不要把XX随便乱扔,收好可以吗?”
“你这么做对吗?”
“我来做XX,和你一起玩吧。”……
疑惑:
这场角色游戏中,应该成为游戏的观察者兼支持者的老师成了问题的解决者,成了游戏的领导者。老师说这样玩那样做,幼儿悄悄地远远地躲开接着我行我素。游戏中最忙最累的人是老师,斩获最多的却不是幼儿。
思考:
角色游戏究竟是什么?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游戏。幼儿之所以喜欢角色游戏,正是因为角色游戏是一种“游戏”——幼儿自己创造的;角色、主题和情节都是依照幼儿自己的兴趣、意愿、经验而进行的;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学习、交往的机会。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游戏的“自发、自主、自由”的重要特点。
小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象征能力开始发展,尝试使用替代物,初步形成角色意识,但是仍然不能真正进行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合作意识、交往意识、规则意识、象征性行为都比较薄弱,尚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象征性为及规则性行为的角色游戏。能够吸引他们去游戏的是新鲜的材料和环境,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的模仿和重复以及简单的情景重现,同伴间并行游戏中的情感宣泄。
明确了以上游戏特点和年龄特点,再结合本班的游戏开展情况,我对以下几方面有了思辨的过程。
一、关于材料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摆弄材料是正常的行为,特别是新投放的。当然,摆弄材料不应该是幼儿角色游戏的最终停滞部分。材料的过于多样丰富,也会将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以至无意产生模仿行为。在我班的娃娃家中,有一套很有趣的“蛋糕面包”玩具,这些食物可切开,并且切面之间有绒贴,可以再合并起来。一些幼儿每天在游戏时间仅仅重复切开合起,不亦乐乎。新鲜有趣的玩具对于他们的刺激太大了,太多的玩具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适当地以其他玩具来代替能使这些幼儿将精力花在烹饪食物上了,也就是有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角色行为。
每次将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撤走当然也不是上上策,关注如何提供有效有趣的游戏材料才识关键。老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不能以成人的审美眼光来界定幼儿的喜恶倾向, 材料并非投放越多、越漂亮,幼儿就会越喜欢。材料在注重色彩和趣味的基础上,更应加强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小班幼儿开展游戏必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适当适宜的材料就能够引发他的经验,也正因为幼儿比较依赖外界的支持,老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形象具体安全趣味。在环境和材料上的注重和关注,就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为老师减负了。比如我班肯德基里由教师精心收集来的包装盒、饮料罐精美逼真。但是正是如此真实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缺失了以物代物的机会,简单的场景重复使幼儿的游戏兴趣很难维持。但是如果在肯德基中提供了一些食物半成品,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生菜、番茄、面包、鸡肉”等等,那么幼儿就会有兴趣做厨师利用这些原材料来制作汉堡包了,幼儿与材料开始互动了,并非单纯摆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组合创造,幼儿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就被材料带动了。
材料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幼儿时时在发展,所以材料必须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浮动。能力不及老师预测的,那就应该降低材料的难度,增加高结构材料,以避免幼儿因为材料超出他们的可操作范围而舍弃这一角色。能力已经超越材料所蕴含的发展空间,那就应该更换材料,可以尊从幼儿的意愿进行简单的替代或者象征。
材料的争抢是时常会出现的状况,排除了该年龄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来说,也说明材料的提供过少或者缺乏均衡性。首先,材料不能太多,太多的材料让幼儿产生不必要的分心,使他们不知如何抉择。其次,材料不能太少,过少的材料必定引来争抢,幼儿很可能因为材料的缺乏而感到游戏的意犹未尽。再次,材料的投放要均衡,比如两个娃娃家里的玩具应该基本相同,否则不平衡的投放要么让两家人争抢,要么就会导致幼儿都集中在材料丰富的地方。所以需要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幼儿的需求和实际操作情况适时、及时、动态地对材料的数量品种进行调整、更替和补充。
二、关于主题
小班幼儿的注意中仍然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与某个对象。他们会被很多外在因素干扰,注意力的转移、兴趣点的变更都较为频繁,所以幼儿更换游戏主题和角色也不足为奇,正常的角色切换老师不应该横加干涉。但是如果班级中大部分的幼儿都在无所事事或者在每个主题中仅作短暂停留,那么此时老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不是如何教育幼儿,而是反思班级中的主题开展是否存在问题了。主题是幼儿自发构成的抑或是老师拔苗助长?这些主题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切合吗?幼儿为什么不感兴趣?
曾经在班级中开出过菜场的主题,那也是为了解决娃娃家中爸爸妈妈煮饭烧菜时食物材料杂乱无章的问题,老师主观地认为应该建立规则,不是随意地将食物混合,而是到菜场里经过挑选后带回家烹饪,但是这个主题的铺开可以说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这个主题既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没有吸引幼儿。幼儿随意在菜场里“抢”着蔬菜瓜果,他们奔波于菜场和娃娃家,菜场的营业员也自顾自地开出了小厨房烧着菜。之后和幼儿聊了聊关于菜场的事情,原来现在的他们对于菜场是怎么样的根本没有概念,但是却一致认为菜场的特征就是很“脏”。对于规则没有认识,却有着关于主题的负面印象,那这个主题该如何顺利推进呢!幼儿相关经验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就将这个主题取消了,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几个星期之后,有几个幼儿主动要求我开一个“可的”超市,是的,那就是他们的经验,或许他们每天都会由家长陪同到这种便利店去逛一圈,这样的主题正是他们需要的,他们熟悉、他们喜欢,于是超市的生意红红火火。
三、关于环境
《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不断发展。而小班的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情境化程度高的环境为上乘。教师并不是要激发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主题而是应该观察发掘幼儿的兴趣点和经验,配合幼儿支持幼儿开展新的主题,创设相关的环境,让真实丰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
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更应时时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指导思想,比如在小班中,幼儿很满足于遮遮掩掩瞒瞒藏藏,他们寻求一种远离成人监管的自由状态,如果能够创设出半封闭或是全封闭的空间,那一定会让幼儿感兴趣的,一定会有一些幼儿在其中找到安全感。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幼儿可以自我调节。小班的幼儿对于环境还喜欢温馨的感受,比起冷冰冰的板凳,也许他们更喜爱温暖的沙发、柔软的床,仿佛像在自己家中一样舒适温情。
对于环境的更替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性,在新主题出现的时候,仍然需要保留一些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幼儿找到熟悉的游戏内容和环境。毕竟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够自如地在新旧主题中切换,他们对环境会有适应和探索的过程,况且幼儿的兴趣热点变化很快,对于某个新主题的热情可能只维持几天,仍然会回到原先较为熟悉的环境中去,所以新环境也不能显得太突兀,要允许幼儿逐渐由旧环境向新环境过渡。当然,在受欢迎的新环境中,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隐患,谨防过于拥挤。这个阶段打破了原先环境的平衡,说明各个主题中开始出现了倾斜,如果幼儿持续对这个新环境表现出兴趣浓厚,那么这就暗示着老师应该考虑如何将其他部分的吸引力增强重新得到幼儿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