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保教专栏

小教研中班组(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

发布日期:2020-10-15 15:33:26   来源:月亮船幼儿园   点击量:

幼儿个别化行为的观察与解读

多元智能的理论向传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到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关注到儿童智能的差异性和个体具有的特殊性,承认儿童个体在不同领域中认知能力的非同步性,坚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自身的潜力和优势,现代评价观使充满关爱的去理解和欣赏儿童。在对《儿童个体建构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的项目实验中,我尝试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和期待儿童个体的潜质和独特性,在多角度观察解读孩子,多纬度记录分析孩子等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并为儿童的个体建构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一、拓展观察项目内容,广角度的解读孩子。

每个儿童都蕴藏着各种智能的潜能,由于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智能发展和表现的形态存在着众多的差异。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要了解儿童建构过程的诸多差异,就必须客观、全面的解读孩子,不仅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了解儿童社会性情感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强项;不仅了解儿童的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儿童富有个性特质的学习风格,不仅了解儿童的建够结果,同时了解儿童建构过程的轨迹,不仅了解儿童一般的外在形态,同时了解儿童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倾向。此外,教师尤其要用仁爱之心,去观察那些在传统评价中没有优势可言的儿童,发现和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强项,挖掘和开发他们的潜力,重塑孩子们发展的信心。

1.在自然情景中,关注儿童的活动过程和思维品质。

儿童的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儿童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轨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比结果更有意义,我们在多次观察情景中发现儿童林林种种的表现,不得不惊叹在同一现状结果的掩盖下,其过程和内涵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因此,我们更关注在自然情景中细致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并理解其个体的本质要素。

2.在群体背景中,关注儿童的活动态度和个体风格。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在其建构过程中,不仅需要认知经验背景的支持,同时受自身心理特质和社会性品质的影响,与个体的情感、兴趣、渴望、意志相联系,是个体多元素的系统运转过程,快乐健康的情绪、积极活动的态度、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探究发现的渴望是儿童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我们力求去解读儿童的活动态度和个体风格,并常常依托群体背景,通过横向比较的观察方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体特征,以提供有效的教育对策。

3.在对儿童的全面观察中,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品质。

在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感悟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儿童对认知经验的建构。然而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在不断的获取和建构自然和科学经验,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与他人交流情感和愿望,学习与环境和他人的协调的规则和能力,并由此对其自身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儿童发展的特殊阶段,我们应充分了解和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品质,并为儿童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

二、尝试多形式的纪录方法,简洁灵活的予以运用。

观察和记录是解读儿童的过程和手段,要确切的保存观察的即时信息,为制订教育策略提供依据,记录成为观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此感到力不从心和难以周全,如何在集体教育背景下比较准确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的活动状态和本质要素,并且简洁有效的予以记录。怎样协调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之间的关系,突出观察的重点和有效信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令教师应接不暇,分身乏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急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以保证在实践过程的操作。我们针对儿童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困惑,就儿童及游戏的发展状况,尝试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种方法对儿童个体和群体背景、全面记录和重点记录、横向比较和纵向发展等多种纬度予以记载,以及时、简洁、有效地获取信息,达到真实、客观地反映幼儿活动状况,为制订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此介绍若干观察记录方法,以资参考。

1.平面图

平面图法就是用几何图形在平面上标示出班级活动区域的现场方位,教师在图上相应的区域位置记录参与该游戏活动的幼儿以及简单的游戏情况,几天或一、二周后进行统计分析。

幼儿是群体中的一员,其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环境。因此,只有在全面观察基础上进行个别化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平面图利于教师对全班幼儿的整体活动态势的全盘了解,尤其能直观的反映各个活动区域的参与率及近期儿童活动的兴趣点。“平面图”的记录方便易行,教师的后位操作,不会干扰幼儿的正常活动,从而保证了观察数据的真实可靠,并为教师后续的观察指导奠定了基础。然而“平面图”更多反映的是“面”上的观察和整体的一般状况,很难对细节进行描述分析,所观察的信息比较适合作为材料投放或材料调整中的策略依据。

2.表格法

表格法是根据重点观察的项目内容绘制表格。在观察过程中用简单的符号和文字记录部分或全班幼儿在某一时段参与重点游戏区域的情况(人数、频率、游戏的一般状况、幼儿能力水平),以了解班级重点活动区的进展状况。两位教师可围绕相同的内容,将各自的观察信息记录于同一表格,以整体反映活动现状。

在全面观察之后,教师依据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和幼儿近阶段的必备经验等因素,确定重点观察区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了解重点区域的发展状态和幼儿的兴趣点和能力。这种方法明确了教师的观察指向,记录方便简洁,信息量大,利于教师之间的自然衔接,操作简易,适用于对重点区域的观察了解和调整。 “表格法”反映的是重点区域游戏的儿童的一般状态,难以全面、细致的地反映出幼儿个体的发展轨迹、建构过程。

3.比较记录法:

比较记录法是对特定对象或特定环境下所反映的状况进行比较性记录和分析。她使教师通过背景的参照和比较性的观察,能比较准确的把握儿童个体的发展状态,以了解儿童的个体特质和智能强项。“比较1”主要反映同一儿童在不同区域的状态。“比较2”主要反映不同儿童在同一区域中的不同状态。

“比较观察” 立足于“点”“面”结合,因“比较”而使教师发现“差异”,发现儿童的与众不同,利于教师了解儿童个体的活动风格、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能力等。“比较观察”能兼顾到个别与小组的同时观察,有较高的观察效率。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对同一幼儿在不同时段进行过程性地纵向比较观察,从中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态势。“比较观察法”比较适合在了解特定个体和特定游戏内容(主题)时运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因注意对背景情况的描述,以更好的比较反映和突现观察对象的个体特征。

4.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旨在对特定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从中解剖、分析观察信息,找出内隐的价值因素,归纳和提炼对儿童的解读及教育策略。

分享到: